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在後巷轉角看見新意

後巷美化後的巷景

 


 

經過美化的後巷,成為居民閒話家常的場所。 後巷空間是建築基地內的法定空地,其中包括了防火巷及防火間隔等所連結而成的空間。 然而,大多數的社區住家後巷總 是陰暗而潮濕,如同城市裡一道 道幽暗的褶痕,將陽光摺進縫隙裡,也把其中的行人一併摺了進 去,讓人顯得侷促而不安,甚至 成為社區治安的死角。

有鑑於此,臺北市政府工務局衛生下水道工程處在相關局處的 共同努力下,自民國87年起開始 推動後巷空間整治計畫,不僅讓 原本陰暗髒亂、市民視為畏途的 後巷耳目一新,且賦予多元的功 能,同時也喚起鄰里居民對後巷 景觀的重視與維護。例如自88年底起,衛工處即於仁愛路4段試辦 4條後巷美化工程,將已經拆除違 建的後巷空間,以紙模板混凝土地磚進行施作,創造出社區中的 「生活巷」、「通學巷」、「遊 戲巷」、「花園巷」等有趣、多 元且無障礙的後巷通路,深獲該 區居民的肯定與支持。

自93年起,衛工處更在施作用 戶污水接管工程前,請承包商主 動調查施工範圍是否符合後巷美 化工程的基本條件:若是寬度未 達2公尺的巷弄,僅以一般水泥鋪 面復舊,不進行美化工程;寬度2 公尺以上,未達3公尺者,鋪設地磚美化;寬度3公尺以上者,鋪設 高壓磚美化。在進行審查時,會通知里長進行現場會勘協調,以取得當地居民的同意,便於將美化工程列入用戶排水設備工程的施工標的之一。施工完成後,後 續的維護管理工作,則由當地里 辦公處負責。

文山區忠順里的「超乎想巷」是政府與當地居民共同打造的美巷。 除了由承包商主動調查之外,社區居民也可以書面方式向衛工處提出申請。但為避免造成工程 投資浪費,若該後巷已完成用戶 污水接管工程,將不再受理。

表裡同時施工成效更為良好後巷美化工程是在都市水泥叢 林的夾縫中,創造出彌足珍貴且可共享的生活空間,因此衛工處 會透過社區營造及居民參與的機 制,讓當地居民及藝術工作者加入美化工程的設計規劃,使美化工程更能符合社區居民的需求,且更具有社區特色,居民們也可於美化工程之後,自發性地進行 植栽綠美化及照明設備,以打造 社區後花園的意象。例如文山區 忠順里的興隆路4段145巷21弄以馬賽克瓷磚進行美化工程,其中 的圖案即是由當地陶藝家胡維澤 手繪,承包商再根據手稿施作; 同時,兩旁住戶的牆面則由胡維 澤設計底稿,社區居民及附近學 校的學生進行彩繪,完工後整個後巷頓時幻化成溫馨又活潑的生活空間,並被取名為「超乎想巷」。
衛工處也期望後續的管理工作 交由當地里辦公處負責後,居民 們應有共同維護的共識,以免造 成美化工程才剛完工,住家雜物 或違建又再次出現的窘境。
此項計畫推動至今已完成276 條後巷美化工程,尤其在配合用 戶污水接管工程同時進行之下, 讓「表」「裡」都美化,成效更 為良好。其中位於南港玉成公園 附近的第8期用戶排水設備工程 第6標,更於行政院公共工程委 員會舉辦的93年度公共工程金質 獎中,獲得入圍設施工程類的肯 定。如今,市區裡經過美化的後 巷,不僅成為孩童們安心遊戲的 空間,亦是家庭主婦、年長者閒 話家常的場所。未來,衛工處將 繼續辦理此項計畫,讓臺北市的 街頭巷尾越來越有看頭。

摘自台北畫刊496期(98年05月)臺北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