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從民國61年起開始推動污水下水道建設,到111年用戶接管普及率已超過81%,埋設2,723公里的污水下水道,臺北市是全國最早建設污水下水道,也就最早進入衰退期,目前有大約20%的污水管,已經使用超過30年,在經年累月24小時不中斷的使用下,若發生損壞導致污水漫溢,或甚至路面塌陷,所造成的社會成本風險更是無法估算,所以臺北市自108年起開始進行計畫性的檢視延壽計畫。
臺北市管線建置年限統計圖

聲納船結合CCTV
TV車檢視
主、次幹管檢視成果
本處於108年試辦第1期主、次幹管檢視及修繕延壽作業,當時檢視範圍為士林主幹管、建國南北路次幹管及吉林路次幹管。選擇它們作為試辦主次幹管的原因是在於士林主幹管為臺北市最早期之主幹管;另建國南北路次幹管與吉林路次幹管使用均已超過30年,且吉林路次幹管周邊曾於107年間發生過道路路面坍陷事件。故選擇它們作為第1期主、次幹管檢視及修繕延壽目標。
士林主幹管
成功路次幹管
福港街次幹管
分支管檢視成果
109~111年累計檢視9萬9,177公尺,已檢視區域
西區士林區 |
|
---|---|
大同區 |
|
中山區 |
|
松山區 |
|
---|---|
內湖區 |
|
信義區 |
|

腐蝕管線修復前後對照圖
破損管線修復前後對照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