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工處迪化廠污泥乾燥工程設備榮獲「104年度市府創意提案獎第2名」
於迪化污水處理廠廠內設置污泥減量設備,透過間接加熱方式將平均含水率 (1)創新性:本案為全臺公部門首辦工程,乾燥處理後可朝 (2)效益性:污泥清除處理費用逐年攀高,依目前清運處理 (3)應用性:操作方式係將污泥脫水機房產生之污泥,每日 (4)顧客導向:迪化污水處理廠脫水後之脫水污泥含水率平
80%之脫水污泥乾燥至10%以下,將每日產生90噸脫水污泥大幅減量至20噸以下,達到解決污水處理廠產生污泥廢棄物無處可去、節省公帑、降低污泥清運對週
遭環境衝擊等效益。
建築材料、土壤改良材、路床材、透水性磚塊、混凝土骨材、輕質骨材等再利用材料為目標推動,施並以節能、永續之理念使用廠內消化瓦斯、再生水,達節水、節瓦斯
之目的。103年獲「臺北市政府公共工程卓越獎」參選工程級別「二級」及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公共工程品質優良獎」設施類「佳作」。
費用(市場價格約5,000元/噸)計算,將乾燥污泥含水率降至約10%,預估約4年可回收本案乾燥設備設置成本。
不間斷進料至乾燥機設備,以熱煤油(溫度維持124~226℃)間接加熱污泥,內部停留時間約4~6小時,烘乾後污泥透過污泥輸送機運送直接掉入太空包裝袋,
運至最終處置場所。本乾燥設施可將含水率由80%降至3%以下,將污泥乾燥減量,使廢棄物成為有用資源之理想變成真實,乾燥污泥之再利用包含材料化、燃料化及
肥料化,均為持續推動努力目標。
均為80%,平均每天產生約90噸,國內污泥最終掩埋場有限,將乾燥污泥含水率降至約10%,
污泥量減至20噸以下,大幅降低掩埋場負擔。清運車次由原每日5車次減至1車次,除有效降低清運車輛對環境之污染衝擊外,亦可解決原多餘消化瓦斯廢熱排放之問題,以達節能
減碳功效。 mmoid="179347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