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推動「後巷計畫」榮獲臺北市政府2004年第三屆臺北市都市設計景觀大獎-特別獎
推動「後巷計畫」榮獲臺北市政府2004年第三屆臺北市都市設計景觀大獎-特別獎

創新服務
實際績效
 一、外部效益 
建立後巷營造7 項新指標,並透過推動營造後巷-超乎想“巷”(臺北後巷我的家)活動宣導,主動創新便民服務,讓臺北的後巷『亮』、『綠』、『動』、『藝』、『錄』、『連』、『e』起來。推動「臺北後巷我的家」活動及建立後巷營造7 項指標相關措施的滿意度,經「臺北後巷我的家」行政滿意度問卷調查,對本處行政滿意度高達百分之95 以上。
引進社造資源參與推動社區居民「參與後巷整體環境」經營發展事宜,以持續提升後巷空間生活品質。
  1. 引進社區規劃師制度,共計有1 位專職協助後巷營造社區規劃師參與。
  2. 推動臺北市青年社區規劃師培訓計畫課程,納入後巷營造實習課程,共計培訓16 人參與後巷營造培訓。
  3. 參與協助松山社區大學開設後巷營造相關課程(99 年春季班從週遭環境玩社區營造)共計培訓30 人參與後巷營造培訓。
推動參訪里辦公處暨後巷營造實現觀摩活動、推動後巷營造週活動、辦理相關專題演講活動。為使居民與社區及社區大學、公私部門、社區營造中心、社造單位、里辦公處等都能瞭解,推動營造後巷-超乎想“巷”(臺北後巷我的家)的活動與服務,使參與後巷營造業務與資源更容易整合,相互交流與學習機會。共計辦理參訪松山區東榮里、文山區忠順里里辦公處暨後巷營造實現觀摩活動,實際參訪人數合計約300 人次。於里辦公處辦理相關專題演講活動合計2 場次。新竹市政府暨里長參訪人數合計16 人。經「臺北後巷我的家」行政滿意度問卷調查,對本處行政滿意度高達百分之95 以上。
推動「後巷營造網路讀書會」、「後巷營造網路志工」、協助辦理後巷營造系列活動及招募後巷營造網路志工活動。將參與臺北市青年社區規劃師培訓計畫、協助社區大學開設後巷營造相關課程、辦理參訪里辦公處暨後巷營造實現觀摩活動、推動後巷營造週活動、辦理相關專題演講活動等活動的納入「後巷營造網路讀書會」、「後巷營造網路志工」行列,定期回報各區後巷使用情形,目前固定參與人數約有58 人。
建置「後巷營造資訊通」互動服務平台後,主動上網提供規劃中、設計中、施工中、公告使用區域範圍、開會、會勘、施工用戶說明會、後巷美化等網路查詢服務,提升本處為民服務滿意度、創造本府正面形象。提供「單一窗口」施工動態互動查詢服務,提供完善溝通機制及學習服務平台,可節省每周人力分送與通知、免紙張物力浪費與降低時間成本。
設置民意交流服務「臺北後巷我的家」論壇、「臺北後巷我的家」行政滿意度問卷調查,避免民眾因無溝通管道,到處陳情徒增市政困擾。主動提供民眾表達意見服務,可直接降低機關人力、物力與時間成本,經「臺北後巷我的家」行政滿意度問卷網路調查,對本處行政滿意度高達百分之95 以上。
創新服務
實際績效
 二、內部效益 
提供單一窗口跨機關整合工區範圍內施工資訊查詢管線施工資訊及現況照片等服務。直接降低本處及相關管線單位(電力、電信、瓦斯、自來水、有線電等)工務行政人力、物力與時間成本,提升工地環境安全品質及使民眾了解施工資訊提升為民服務滿意度。
推動電子化回報施工資訊服務(化被動式的管理,為主動式的服務)整合後巷管線資訊,創造加值服務。後巷相關施工品質與服務看的見,使溝通協調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