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化污水處理廠簡介
一、迪化污水處理廠簡介 迪化污水處理廠是全國規模最大的二級污水處理廠,於95年完工啟用,每天的污水處理量,可以高達50萬立方公尺,迪化廠營運之後,臺北市 每天輸送到八里廠的污水量,可以減少五十萬立方公尺,八里廠每天可以多處理新北市的污水,且迪化廠營運之後,淡水河的水質,已從重度污染,轉為 中、輕度污染。 迪化廠,採用台灣首度使用的雙層式沈澱池設計,深槽階段曝氣二級生物處理流程,整個污水處理採用半地下化設計理念,除可防止污水處理臭氣溢散外, 另設有三級處理水回收再利用設備,經處理後提供廠區沖洗、植栽用水及民間植栽用水、街道沖洗用水等。 處理流程說明: 迪化污水處理廠處理設施平面圖 迪化污水處理廠附設休閒運動公園平面圖 二、環境教育課程介紹 迪化污水處理廠位於臺北市大同區酒泉街235號,於103年3月25日獲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認證通過成為「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成為全國首座都市生活污水環境教育場所。 (二) 「聽水寶寶說故事」與「自然與人文的邂逅」 本課程之目的在於藉由迪化廠公共藝術:「一種接觸的美學」、「聽見水聲」及「大地重現」的介紹,使學生了解污水的產生、處理與回歸自然的歷程,並學習欣賞人造物之美,以了 解人與環境依存關係。 (三) 「這裡就是我們長大的地方」與「臺北水故事」 本課程之目的在於使學員對於污水的生命週期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利用馬桶、水管及化糞池等道具,演譯污水下水道之進步過程。而體驗活動的「認識污水下水道系統」可讓學員了解 自家附近之污水下水道系統及收集過程。最後藉由污水處理廠影片的播放及模型的解說,讓學員經由口述引導,了解污水與環境的關係,並了解污水處理廠存在的利弊得失。 另竭誠冀望各級學校、機關團體、社區與迪化廠合作進行環境教育相關活動推廣及參與課程規劃,期結合在地水資源、歷史人文、社區、學校、機構資源共同進行環境教育課程發展。 三、碳足跡標籤 迪化污水處理廠於108年12月24日取得環保署「碳足跡標籤」 授證,彰顯致力對環境保護、減少碳排放之努力,未來也以取得減碳標章為下一個執行目標。迪化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流程
項目 設施名稱 數量 摘要說明 1. 控制中心大樓 1 2. 機械式細攔污柵 5 3. 初級沈澱池 12 4. 深槽曝氣池 6 5. 二級沈澱池 24 6. 消毒池 2 7. 放流揚水泵 4 8. 固體處理大樓 1 9. 污泥濃縮機 8 10. 污泥脫水機 8 11. 厭氧消化槽 3 12. 消化瓦斯儲槽 1 13. 設備維修房 1 14 除臭機房 1 15 主變電機房 1 16 污泥乾燥機 2
「護水、人文、產業」為迪化污水處理廠推動環境教育的三個面向,依年齡層分為國小學生、國中學生、一般大眾(含高中以上學員)三大族群,課程內容包含與污水處理教育的「污 水寶寶換新裝」、「污水處理初體驗」;結合在地文化及公共藝術的「聽水寶寶說故事」、「自然與人文之邂逅」,以及刻劃在臺北市民心中-相伴成長的淡水 河其歷史之延革,亦囊括於「這裡就是我們長大的地方」、「臺北水故事」中,再配合一些體驗活動,使課程內容更生動活潑,課程適合人數約25人,每個課 程方案為2個小時,預約時間為平日(上班日星期一 ~ 星期五)9:00~17:00,民眾或機關單位可透過傳真(Fax:2596-4463)、公文或來電洽詢(02-25973183轉871 朱祐稜)等方式進行環境教育課程申請,課程介紹摘錄如下:
(一)「污水寶寶換新裝」與「污水處理初體驗」 對於一般的學員而言,污水處理是個陌生的領域,藉由污水處理廠的參訪過程中,讓學員了解污水的來源,而污水處理廠存在的目的在於處理大家產生的污水,惟有如此才能降低對環 境的影響,而節約用水及水回收再利用的落實,才能達到水資源永續經營的願景。
此外,處理流程組合活動的遊戲及酸鹼值(pH)與污泥沉降(SV30)的試驗,亦可讓學員對污水處理技術有初步的了解,並對各階段處理後的廢水進行觀察,了解污水處理廠的 重要性。
實際踏訪淡水河畔及講解污水放流位置,比較淡水河今與昔的照片。講解河川污染程度指標,說明淡水河以前及現今之污染情形。使學員們了解污水處理廠設立之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