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污水下水道是現代化都市重要的基礎建設,如果自來水管線是都市的「動脈」,則污水下水道就彷彿是「靜脈」,所有人群活動產生家庭污水、事業廢水等,經由污水下水道系統的收集至污水處理廠,將污廢水淨化至符合國家放流水標準後排放,避免污染河川、湖泊、海洋等水體水質。現代化污水處理廠更已提升為水資源回收/再生廠,處理後放流水的再利用是未來發展趨勢,讓珍貴的水資源能生生不息,永續使用及保育。

       臺北市污水下水道建設自民國61年起實施工程建設計畫,迄今已歷經50餘年,公共污水下水道用戶接管普及率更為全國之冠,污水處理廠的設計及操作管理先進,同時在規劃、設計、工法、法規、維護及營運管理方面均已累積相當經驗,並與中央及各縣市下水道主管機關交流互動良好。本處依循105年提出之「臺北市污水下水道後續發展方案」賡續推動污水下水道建設,並以下列各項為執行目標:

 

  • 2030年本市污水自主處理。

  • 2032年公共污水下水道門牌用戶接管普及率達90%。

  • 透過水質水量改善達成淡水河系活化目標。

  • 持續推動污水下水道建設(主次分管100%、用戶接管實質普及率達90%)。

  • 維持污水下水道系統穩定操作(妥善率90%以上)。

  • 減少雨水滲入(暴雨流量控制在晴天流量2倍內);管網地下水入滲量減至15%以下。

  • 提升系統緊急應變功能,減少災害發生,健全系統安全性。

  • 節能減碳、資源循環再利用及提升生態效益。

  • 持續更新及長壽命化達成污水下水道系統永續經營(執行第一階段長壽命化)。

  • 推廣下水道教育及國際交流,提升國際地位與社會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