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礫」寶貝-淨化污水の利器
- 發布機關:臺北市政府工務局衛生下水道工程處
綠油油的草地下竟隱藏著污水處理設施?為了避免污水直接排入河川污染環境,臺北市工務局衛工處在基隆河、淡水河及新店溪堤外打造南湖、成美、忠孝、貴陽及景美5座現地處理設施,每日處理水量約37,000噸,是加速河川水質淨化的城市淨水器。 衛工處內湖污水處理廠長高淑惠表示,臺北市污水接管比率已逾八成,但仍有部分未接管用戶的生活污水會隨著雨水排水系統流入河川,造成環境污染。現地處理設施採用「礫間接觸曝氣氧化工法」,以天然礫石為材料,加上處理槽內密布的曝氣管為水中的好氧菌「打氣」,在礫石上形成具有黏性的生物膜,能吸附並分解有機污染物;此外,污水流經礫石堆疊產生的孔隙,便能過濾污水中的懸浮固體物,由濁水轉為澄清,是一種師法自然的淨化工法。 前來參訪的萬華社區大學學員表示,污水現地處理設施採地下化,上部是市民運動健身、親水賞鳥及野餐休憩的好地方,走進「貴陽礫間現地處理設施」地下觀察廊道,可以近距離觀察污水淨化過程,進一步認識淨化水質環境再造的理念。 歡迎民眾、團體來電報名(02) 87919494分機107,或是透過網路申請:https://service.gov.taipei/Case/ApplyWay/201907180065 ,近距離體會污水淨化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