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節省公帑、節能減碳-北市預計廢除3座污水揚水站

  • 發布機關:臺北市政府工務局衛生下水道工程處
  • 聯絡人:新聞聯絡人李筱嵐
  • 聯絡資訊:0978121259

全國最早推動污水下水道系統建設的臺北市,已建置超過270萬公尺的污水管渠輸送污水,但因高山坡地、河川及鐵路等地形阻隔,使水往低處流的污水無法自然重力輸送,因此維持抽、揚水站的正常運作成為污水輸送工作的重要日常。此外,隨著污水管網的不斷佈設,臺北市政府工務局衛工處以系統性的思維,重新檢討調整管渠配置,預計於今(110)年底前,讓「唭哩岸」、「望星橋」及「忠孝2」3座揚水站功成身退,節省平時巡檢人力、設備保養及電費支出。

衛工處長林昆虎說明,臺北市領全國之先,自58年開始規劃從事污水下水道建設,一步一腳印地佈建超過270萬公尺的污水管渠,維護迪化、景美、松山,昆陽4座抽水站及36座揚水站24小時正常運轉,才能輪送大臺北地區民眾每天所產生的生活污水至污水處理廠處理。試想若這些抽、揚水站因為長期使用而老舊故障,污水會回流至上游污水管從污水孔蓋冒出,或造成上游住家冒水,甚至淹水,造成民眾生活極大不便。因此,為了提升各抽揚水站的運轉效能,臺北市自109年起逐年編列1億3,200餘萬元,開始規劃設計各抽揚水站設備汰換,預計於112年下旬完成更新,提升各項設備的效能及穩定性,確保每日所產生的生活污水能夠正常輸送。

規劃設計科長盧師琁說明,除了進行抽揚水站設備的汰換更新外,隨著污水管網的不斷佈設,以系統性的思維重新調整污水管流向,預計在今(110)年底前讓皆已使用超過20年的「唭哩岸」、「望星橋」及「忠孝2」3座揚水站功成身退,可節省平時巡檢人力、設備保養及電費支出,不僅節省公帑,也達到節能減碳。